当京津冀三地记者团乘坐的车辆分别驶入廊坊、唐山这两座城市同花顺配资,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……
这些变换之中,却有着共通之处,就是一座座现代化厂房的成片崛起,当走入其中,倾听故事,更能感受其里蕴含着的创新力量,“触摸”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劲“脉搏”。
天津小伙儿在廊坊共造“一辆车”
9月9日,记者团走进了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看到数百台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,细如发丝的铜丝在机械臂间精准缠绕,最终汇集成车用线束。
这家公司的工艺工程师刘炎捷是一位天津蓟州区小伙儿,每天通勤于蓟州与廊坊之间,他向大家介绍:“车间内这些看似普通的线疙瘩,却是新能源汽车的‘神经网络’。”
展开剩余79%天津小伙儿刘炎捷介绍京津冀如何共造“一辆车”
“这条生产线专供北京奔驰新能源汽车,平均每4秒就可以下一根线。”刘炎捷告诉记者,一辆汽车的正常安全行驶,离不开遍布车身的精密导线系统。从系统供电、信息显示到故障诊断提示,至少需要1500条导线。
2022年开始,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组建研发团队,专门攻克新能源汽车的线束品类。经过四年的发展,目前研发团队已超百人,研发费用从最初的每年投入千万元增至2024年的1.2亿元。莱尼线束产品也从单一的汽车低压线束发展为低压线束、高压线束和零部件,成为北京奔驰等知名品牌供应商。
“我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京津冀的协同,比如我们的生产原材料就是由天津武清的企业供货的,由于两地距离近,如果遇到货物紧缺需要临时调货的情况,原材料很快就可以送过来同花顺配资,武清的货到廊坊公司这边两三个小时就能到。”
不仅是硬件上面的协作,距离相近也让人才互通更为容易,今年30岁的刘炎捷天津科技大学毕业,家住天津蓟州区,2021年加入廊坊这家企业。“现在每天只需花半个多小时,就可以早晚通勤于蓟州与廊坊之间,工作生活都不耽误,很方便。除了我之外,公司还有30多位工程师来自天津!”
“莱尼线束”的企业故事只是京津冀汽车产业协作的其中一例,数据显示,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实现产值已经超过了8400亿元,已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“首位产业”。
“共享制造工厂”的天津奔赴
9月10日,当采访团走入第三站唐山,来到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,同样切身感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。
这座工厂是将图纸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“造梦空间”。车间里,机器的轰鸣声与金属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焊接机器人正将焊枪精准定位在接缝处,火花飞溅中,操作台旁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。
在这里,没有传统工厂的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汇聚了1000余名技术人才和800台智能设备,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,提供从非标零件加工、样机试制到共享仓储物流的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“共享工厂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。”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厂长赵辉介绍,共享工厂面向京津冀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链条赋能服务,能有效缩短研发周期15%,降低单位成本8%。目前,该模式已服务200余家企业,带动产值2亿元。
“上周五,我们同事还去过天津的天开园谈合作,那边有很多企业有订单需求,比如将一些设计产品生产制造出来,进行产品落地,或者进行企业数字化改造等。”赵辉说,“我们正在天津南开区进行公司注册,这样后续会更方便与天津企业的合作,除了承接天津中小企业产品落地的订单需求,我们也有一些比如为老年人洗澡的机器人智能产品,想要推广到天津市场。”
此外,该公司研发生产的轨道交通智能检测、检修设备,在天津市场上售出了一个亿以上,在赵辉看来,“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让企业之间可以取长补短,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市场。”
“智能产品与天津市场完美适配”
除了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,更多的唐山企业正在开展与天津的合作。
在唐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展厅,一支特种机器人“天团”正做着展示,其中的消防灭火机器人,消防水炮最大流量每秒200升,射程可达100米,相当于8名消防员在灭火工作;矿山作业机器人,能够代替井下工人执行巡检、运输、喷浆、安装、异物分拣等多类型任务;水下侦测机器人,下潜深度可达300米……
“特种机器人是京津冀协同的链条里,很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产物。”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、机器人研发部经理孙宁说,“我们的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,融合了北京先进机器人感知控制规划等智力资源、天津新能源技术、唐山制造基地目标场景适配和产品产业技术,是三地优势互补的成果。”
孙宁介绍该公司特种机器人产品的京津冀协作
“我们已经与天津50家以上企业进行了合作,天津主城区的消防机器人很多都是用的我们的产品,此外,天津是一座现代化城市,其中天津的港口5G基础建设非常先进,所以,也更加适配咱们的众多智能化设备,在天津市场销售的产品,已占我们公司产品销量的约百分之五。”
(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发自河北唐山)同花顺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好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